以下这10种错误的防暑习惯一定要改哦!

日期:2016-08-08
 
 
习惯01
啥也不穿,光着膀子来降温?

 

暴晒之下,总能看见一些人打赤膊,他们认为衣服穿得越少越凉快。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。一般来说,衣服覆盖面积越小,身体散热也越快,因而越觉得凉爽。

 

但研究表明,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,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、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。盛夏酷暑之日,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℃,皮肤不但不能散热,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,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。

正确措施:

 

越是暑热难熬之时,越不应赤膊,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。
 
 
习惯02
啤酒当水喝,解暑就靠它?

夏天气温高,人体出汗较多,消耗也大,易疲乏。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,由酒精造成的“热乎乎”的感觉会不断持续,口渴出汗现象将更加厉害。这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,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。 

正确措施:

饮啤酒也要适量,不能把啤酒当饮料喝。
 
 
习惯03
大汗淋漓,冲个冷水澡行吗?

 

洗澡前,身体大量出汗,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,加上大脑内的血管功能很丰富,对外界刺激很敏感,被冷水一激血管急剧收缩,体内热量遭到外力的抑制,一时散发不出来,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,造成头晕、头痛等现象。

这对于平时没有洗冷水澡习惯的人,身体突然遇冷更容易引发种种不适。

正确措施:

 

女性、小孩、老人,建议一年四季都要洗热水,尤其女性在经期,哺乳期,怀孕期间,遇到冷水的刺激会引起女性月经不调,痛经,而且许多细菌也会进入阴道引发阴道炎等妇科疾病。

 

抵抗力就较差就更不能洗冷水澡了,冷水刺激,还容易引发感冒、发热等疾病。

 

 
 
习惯04
夏天只喝冰冻水,真解暑?

 

冰饮料虽然会带来暂时的舒适感,但大量饮用,会导致毛孔宣泄不畅,机体散热困难,余热蓄积,极易引发中暑;同时大量冷饮进入体内,很容易刺激胃肠道,引起血管收缩、黏膜缺血,从而减弱胃肠消化功能和杀菌力,造成痉挛性疼痛,甚至导致腹痛、腹泻。

 

对于老人,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,喝冰水、冰饮料除了导致胃部不适,还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痉挛,从而引发心绞痛等。

正确措施:

饮用热茶可明显地消暑解渴、清热凉身。它能扩张人的血管,促进汗腺分泌、排汗畅快,大量汗液通过皮肤表面的毛孔渗出体外挥发,带走大量的体热,能大范围地降低体表温度2~3℃。

此外,茶叶中的茶碱成分有利尿作用,排尿也能带走数量可观的热量。且茶水中含有茶多酚、茶色素和氨基酸等,不但能刺激唾液分泌,而且能与唾液发生反应,滋润口腔,产生清凉感觉,而冷饮无此作用,反而使人“憋汗”。

 
 
习惯05
用凉水泡脚,爽爽爽?

 

脚底的汗腺较为发达,出汗多,高温时如果突然用凉水洗脚,脚的感受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后,正常运转的血管组织剧烈收缩,可能会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失调,诱发肢端动脉痉挛,引发一系列疾病,如红斑性肢痛、关节炎和风湿病等。

正确措施:

热水泡脚。脚有第二心脏之称,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。古人云:“睡前洗脚,胜似补药。”夏季也不例外。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,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。

 
 
习惯06
视空调为生命,一开就是一整天?

 

人们长时间地使用空调,凉风劲吹,导致面瘫患者明显增多。

 

久居空调房间,会令人感到头痛、头晕、失眠、胃肠不适、乏力身倦,还会有类似着凉感冒的症状,甚至会降低人体的抗感染能力,这就是“空调病”。

正确措施:

预防空调病,可在室内配备负离子发生器,以弥补空调的不足;装有空调的房间,在不是太热的天气里,最好不要使用它;使用时间不宜过长,更不宜通宵开着空调睡觉;室内温度不要调得过低,以免与外界气温相差过大;房间内要保持清洁卫生,禁止在室内吸烟。

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患者,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患者,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,入睡后最好关闭空调。

 
 
习惯07
要吃就吃整个冰西瓜,才和夏天更配?

 

 

食用长时间冷藏后的西瓜,对人体健康是有影响的。因为切开的西瓜冷藏后,瓜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,冷气被瓜瓤吸收。

 

食用时,口腔内的唾液腺、舌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都会因冷的刺激而处于麻痹状态,不但难以品出西瓜的甜味,而且还会伤脾胃,引起咽喉炎。儿童消化机能较差,食用冰西瓜还会引起厌食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。

正确措施:

西瓜不宜冷藏后再吃,最好是现买现吃。如果买回的西瓜温度较高,需要冷处理一下,可将西瓜放入冰箱降温,应把温度调至15℃左右,西瓜在冰箱里的时间不应超过两小时。这样才既可防暑降温,又不伤脾胃,还能品尝西瓜的甜沙滋味。

 
 
习惯08
天这么热,还锻炼干嘛?

 

炎热的夏季,不少人为了防止中暑,放弃了锻炼身体。其实不爱体育锻炼的人,越是怕热越觉得热,越不活动,长期如此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就越差,反而更容易中暑。

正确措施:

 

科学研究揭示,获得或提高热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,即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进行锻炼,以达到适应更高温度环境的目的。

进行耐热锻炼时虽会使人大汗淋漓,但过后体温反会降低,缺氧程度减轻,体温调节功能提高,热适应能力增强,不但可增强体质和耐热能力,还可有效地防止中暑。

 
 
习惯09
戴深色太阳镜,出门不怕大太阳?

 

夏季沥青路面被阳光暴晒后容易产生“虚光”。有时强光刺眼,会让驾驶员感觉睁不开眼睛,需要仔细辨别路面,才能正确判断。为了防止烈日刺眼,夏天很多司机都选择佩戴墨镜。

正确措施:

不少人认为镜片颜色越深,遮挡阳光的效果越好,其实这并不利于驾车安全。驾驶员可以戴上浅色墨镜,以减少阳光的直射。

但不宜戴颜色太深的墨镜,墨镜的暗色能延迟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脑的时间,这种视觉延迟又会造成速度感觉失真,使你做出错误的判断。

 
 
习惯10
没事就往室内洒水?

 

这种方法短时间内可降低室内温度,但时间一长,就没有效果了,而且室内湿度高了,会妨碍通风,反而更加闷热。

正确措施:

有条件的家庭,可以采用冰箱制冰的方法来降温。

具体的做法是:每天用塑料盒或搪瓷盒制上几块冰,晚上放置在床下或墙角,冰块能吸收室内过多的热量,降低居室的温度。

显然,制冰降温是一种物理方法,在实践过程中,我们应该根据家庭的布置和结构作不同的处理。这种降温的方法,若配合轻轻的吹风,起到的降温效果是空调做不到的。